据推测,智积院庭园建造于延宝2年(1674年),其自始建伊始便被盛赞为东山第一。昭和20年(1945年)被指定为国家名胜。
不单是智积院,其他的日本庭园在建造上也大致采用自然素材。因此,庭园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出现劣化或损坏。
以当初智积院被指定为国家名胜时的理由作为名胜庭园智积院的修复基准。重要的修复依据是在宽政11年(1799年)所刊行的《都林泉名胜图绘》中,所描绘的其在江户时期的风貌。现在根据这本图绘对景观实施复原修复。
《都林泉名胜图绘》(宽政11年,1799年)
智积院的修复主要分为2大类进行。
・护岸修复
・修复性修剪
下面逐一对具体修复工作进行介绍。
因水池护岸石崩落等原因,使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因此,自平成21年度起便展开了庭园的修复工作。
对名胜庭园修复要遵循文化厅文化财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若要进行修复或因施工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是需要文化厅长官的许可证明。通常要遵循修复前后位置保持不变等基本原则。在进行初步调查时,重点排查护岸石堆积不佳或存在其他问题的部分,并根据每个部分的特征进行讨论,得出相宜的修复方案。
另外,调查及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明确假山的构造及木桩所扮演的角色等与造园意图有怎样的深层次关系。
在正式动工修复前,为了能得到一套最适合庭园修复的方案,我们多次邀请学术研究者及文化财产保护技师到现场进行勘察和研讨。
在开始进行护岸石修复工作前,首先要将水池中的水抽掉。
为了保证护岸石的位置在施工前后保持一致,在对护岸石进行的解体的同时,还对石头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记录。
护岸边 修复前
护岸边 修复后
对每一块石头进行编号,并拍照记录。
不仅记录护岸石的位置,同时还会把现场的状况及施工过程也一起记录下来。
为了使后人在下次修复时能准确掌握前次修复时间等信息,将修复年份发行的硬币与护岸石一起重新埋入原位来表明修复时间。
修复完成后
现在种植在后山的高大乔木,原本并不属于庭园植栽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对庭园产生了比庭园植栽更显眼、其巨大的树冠在庭园中形成了阴影等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使景观恢复到更接近庭园原本的状态,对这些乔木实施修复性修剪。
而对生长过大的庭园植栽,则以江户时期的书籍及明治时期以后的老照片等过去的记录为指标来进行修剪、整枝,致力于使庭园恢复原有的姿态。
『花洛林泉帖庭園之部』(明治42, 1909.)
这棵树虽然生长在后山,但因其已经长成了巨型树,它巨大的树冠阴影落于庭园之中,对其他植物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另外,在作为修复目标的《都林泉名胜图绘》中没有这棵树的相关记载。所以经多方研究决定,为了恢复庭园原有风貌,需要对这棵树进行砍伐。
砍伐前
砍伐后
像对照片中的这种巨型树进行砍伐时,解决是通过砍伐来对其进行骨骼重组,还是保留其骨骼部分这些问题,是一边进行砍伐一边进行研讨的。
为了保障匠人的人身安全,在砍伐时选用从上往下的方式,从树梢一点点往树根部进行砍伐。所以,在进行巨型树砍伐时,首先要搭建鹰架(脚手架)。
会把判定为不要的乔木进行砍伐、会把过于突出的树木修剪小。但受空间的限制,在砍伐时无法使用大型机具进行辅助作业,所以将砍掉的枝干从空中放到地面及搬运工作全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在作业中会把枝干砍伐成人工可以搬运的大小。
对高大且茂盛的皋月杜鹃则采用分阶段式修剪的方法。在调整整体平衡性的同时,还有选择性的进行补种及高度、树形的调整。
修复性修剪前的样子
大幅度降低高度
让枝条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修剪出树形
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进行类似这样的文化财产庭园修复时,需要在慎重讨论“什么才是庭园应有的样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知识与技术进行切实可行的有效修理、修复。
在此过程中,匠人的责任与义务则是对庭园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解读与剖析,当遇到无法解读的部分时,需要原封不动的保存其风貌留于后世,还要为了他们留下宝贵的知识、经验及信息,以便其能顺利解读庭园。